近期
随着气温升高、降雨增多
蚊虫进入繁殖高峰期
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传播风险增大
这两种急性传染病均通过蚊虫叮咬传播
对市民身体健康构成威胁
海珠区组织灭蚊行动
织密一张“防蚊网”
蚊子,退!退!退!
01邀请配送员举报蚊虫隐患线索
7月31日,海珠区多个职能部门,在江南中街道富力海珠城举办网约配送员群体防酷暑防“两热”公益活动,除了慰问高温天气中为市民服务的配送员,海珠区欢迎他们化身“两热”防御志愿者,帮忙发现身边的蚊虫隐患。
广州市创建了“羊城红骑手”志愿服务先锋队,邀请配送员群体加入并参与志愿服务。在7月31日当天,海珠区网约配送行业党委,向辖区配送员群体发出倡议,倡导他们积极投身 “清积水、灭成蚊、防叮咬”志愿服务专项行动,共筑健康人居环境。依托“羊城红骑手”海珠志愿服务先锋队组织架构,配送员将化身为“两热”义务移动宣传员和监督员,在配送过程中如发现“两热”安全隐患,积极通过“羊城红骑手”爱心超市小程序“随手拍”功能上传线索,换取参与基层治理积分,为海珠灭蚊防疫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注入强劲的“新”动能。
接下来,海珠区将聚焦新就业群体性质特点,进一步加大“两热”防疫防控宣传和暖“新”关爱活动力度,以点滴之力汇聚成守护健康的强大屏障,为共建清洁家园、共享幸福生活贡献“新”力量。
02
凤阳街退役老兵带队灭蚊
7月31日上午10点,一支由七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,在海珠区凤阳街逸景西社区进行“地毯式清理”防蚊灭蚊工作。
一边清理天台菜园,今年72岁的退役军人张大华一边提醒:“小区楼宇的天台,居民往往会种花种菜。近日多暴雨,容易积水。所以建议居民用过的盆盆罐罐要倒扣放置。以往三天一扫的频率,现在改为一天一扫。”
“我们过去在战场上冲锋,现在为了大家的健康,在灭蚊的战斗中,也不能褪色,要冲在前面,尽一份力!”今年71岁的老兵陈茂表示,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员本身也是小区居民,带头防蚊灭蚊能更好带动居民积极参与防蚊灭蚊。“不能只管一家灭蚊,还要楼上、楼下,整个小区一起动起来才有用。”
年轻的退役军人白清领入户向居民讲解清理盆栽积水、灭蚊片使用的注意事项,并提醒居民,若被蚊虫叮咬有相关症状,要及时到社区医院进行免费的“两热”筛查。
海珠区凤阳街逸景西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为更好地防蚊灭蚊,社区将固定在每周二下午开展花基天台清理行动,希望居民积极参加,共同维护环境卫生,保障每位居民的健康安全。”
03
官洲街对重点区域
落实“三清三整”
7月26日至28日,官洲街道组织街道工作人员、联社、社区党员干部和在职党员重点开展“党群携手清蚊患,凝心聚力守健康”防蚊灭蚊专项行动。
行动中,党员干部带头,各社区兵分多路深入街头巷尾、垃圾站、建筑工地、房前屋后、楼顶天台等重点区域,重点落实“三清三整”,对天台积水、容器蓄水、杂物留水等蚊虫孳生高危区域进行“拉网式”排查,做到“积水必清、蓄水必倒、杂物必搬”。
同时,党员干部还向沿街商户、村民派发预防登革热宣传资料,手把手讲解“翻盆倒罐清积水”“定期消杀防叮咬”等实用技巧,有效提升全民防控意识,以党建引领凝聚防控合力。
北山社区
赤沙东南约社区
04
昌岗街“敲门行动”
提升全民防控意识
7月25日,昌岗街道组织开展专项防控行动,通过专题部署、联合消杀和入户宣传等方式,降低蚊媒密度,提升居民防病意识,保障公共卫生安全。
街道组织132名工作人员开展社区清积水行动,包括消杀人员9名,消杀面积约11万平方米,使用6%残杀威四氟苯菊酯59升进行专业消杀。行动重点对辖内98栋建筑天台及外环境共1.2万平方公里处进行全面整治,共清理积水123处、卫生死角37处,清运垃圾2车,进一步降低蚊媒孳生风险。
街道同步推进“线上+线下”宣传模式,组建22支党员先锋队,针对独居老人、出租户等重点群体上门发放防控手册1200份。线上通过居民微信群推送防控知识,覆盖辖区91%住户,增强群众主动防病意识,形成群防群控合力。
05
素社街志愿者
化身社区“防蚊卫士”
为有效筑牢“两热”防控屏障,素社街“阿关服务站”迅速响应广州市关于“清积水、灭成蚊、防叮咬”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的倡议,第一时间行动起来,组织“预防‘两热’,志愿前行”行动,从源头切断蚊虫的繁殖链条。
行动中,志愿者化身社区的“防蚊卫士”,深入到素社街各个小区,就连平时少有人到的楼房天台也成了重点清理区域。志愿者协助居民翻盆倒罐,对花盆、水桶水缸等容易积水的“重灾区”展开全面清理。除了清理户外积水,志愿者还挨家敲门,提醒居民关注室内的水生植物并派发灭蚊片,提醒居民要“清积水、防叮咬、如出现发热、身体不适等症状要尽早就医”。
数据精准定位+银龄敲门行动
倒积水、清杂物
一起行动起来
积极参与防蚊灭蚊行动!
来源:广州海珠发布配资运营分析门户导航网
嘉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